胡友鬆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胡若梅,這是母親胡蝶為她起的名字,意思是希望女兒如梅花般美麗堅強。由於是私生女,若梅從小就不知道父親是誰,也不曾問過。母親隻是跟她說過:“誰要問你,你就說有媽媽,不要提爸爸。”胡友鬆印象最深的是在上海“百樂門”,參加給前方戰士募捐的活動,母親在台上表演,她提著小籃子在場裏來回走動。她有漂亮衣服,能坐高級轎車,但是她卻沒有自己的家。她從小就住在酒店包房裏。
胡友鬆的母親胡蝶,1908年生於上海。16歲考入中華電影學校,從此步入影壇,並很快就在中國影壇走紅,成為民國三四十年代的第一電影明星,一度被觀眾評為“電影皇後”。
也有說胡友鬆根本不是胡蝶的女兒。胡友鬆的生身父母根本不是名人,1937年在-中遇難,當時尚在繈褓中的胡友鬆被送到紅十字會孤兒院。後來被張宗昌的妾從院中領走撫養,輾轉來到北京,與一胡姓男子同居,這也是胡友鬆胡姓的由來。胡友鬆從小與養母無感情,護校畢業後先分配到安外結核病醫院,後又調到積水潭醫院和複興醫院。後來是經過張常介紹認識的李宗仁。以上資料見尹冰彥先生(民革中央團結委員,第五、六屆北京政協委員,李宗仁晚年在京最熟悉的朋友,李公館的常客)的文章《李宗仁歸國後生活拾零》,(載《北京文史資料》第50輯,p90-120。1994年,北京出版社)。
中學畢業後相繼在北京積水潭醫院、複興醫院擔任護士;1966年7月26日,時年27歲的胡友鬆與75歲的李宗仁在北京正式結婚;1985年從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退休後學習中國畫,其作品受到書畫家的好評;1995年在北京廣濟寺皈依佛門,法號妙惠居士;後曾任山東省台兒莊李宗仁紀念館名譽館長等職;成長經曆6歲時,小若梅因患濕疹(俗名黃皰疹)看醫生,醫生根據孩子的病情建議胡蝶最好將若梅送到北方去生活一段時間。此時,恰好軍閥張宗昌暴斃濟南火車站,他的姨太太沈文芝逃到南京當家庭教師,胡蝶便委托沈文芝將若梅帶到了北方。在小若梅的記憶裏,沈文芝這位養母對她特凶,常常無緣無故地衝著她大發脾氣,拿她出氣,有時還不給小若梅飯吃。
胡友鬆與李宗仁胡友鬆與李宗仁(4張)1951年,已移居香港的胡蝶得知女兒的艱難處境後,便來到北京,準備將若梅接到香港,但沈文芝一口拒絕,無奈之下,胡蝶留下了一隻裝滿金銀首飾的手提箱給沈文芝,並囑咐她用這些東西換來的錢供若梅生活、上大學。然而,沈文芝很快將這滿滿一箱的財物揮霍掉了,到若梅中學畢業時,箱子已是空無一物了。
若梅中學畢業後,考入一所醫專就讀。醫專畢業後若梅便被分配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工作,後又調入北京複興醫院當護士。在那“政治掛帥”、“階級鬥爭天天講”的年代裏,無論她怎麽努力工作,這位“國民黨高官”的女兒,也得不到組織的承認,相反還承受著各方麵的政治壓力,時刻都有成為“-”對象的可能。
婚姻生活1965年,原國民政府代總統、台兒莊會戰的總指揮李宗仁先生在周恩來總理的精心安排下,攜夫人郭德潔女士從海外歸來;第二年,李宗仁先生的夫人郭德潔因患乳腺癌在北京去世;為此,剛剛從海外高高興興歸來的李宗仁先生的情緒十分低落;為了幫助李宗仁先生從痛苦中走出來,周總理和中央-部對李宗仁先生的晚年生活十分關心,為他物色了60多位女士;當這些女士的資料和照片放到李先生麵前時,都一一被李先生婉言謝絕;然而年輕貌美的胡友鬆女士卻被李宗仁先生一眼看中;此時,李宗仁先生最擔心的是自己已經年過古稀,而胡友鬆還是一位風華正茂的未婚女性,李宗仁知道這樁婚姻成功與否的關鍵在胡友鬆。
李宗仁先生萬萬沒有想到,胡友鬆會同意這樁婚事。因為胡友鬆對這位中國曆史上的風雲人物、愛國將軍早已敬佩不已。加之她長期在原單位受壓抑,為了擺脫這種困境,胡友鬆欣然答應了李宗仁先生的要求。
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在中央有關部門的安排下,1966年7月的一天,李宗仁和胡友鬆在北京李宗仁先生的官邸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結婚儀式,從此這對紅顏少女和白發將軍終於走到一起了。
胡友鬆在北京複興醫院當護士,她不僅人長得漂亮,氣質好,而且正好從事的是醫護工作,最符合照顧李宗仁的條件。
李宗仁對這個落落大方、聰明伶俐的女孩子一見傾心。但是,一個年過古稀,一個風華正茂,婚事的關鍵在胡友鬆。
胡友鬆很快同意了這樁婚事。她說:和李先生結婚,一方麵是出於我本身的政治壓力,都說我是國民黨大軍官的女兒,在原單位很壓抑。另外一方麵,我覺得李先生是曆史人物、愛國人士,我很敬佩他。
1966年7月的一個日子,李宗仁和胡友鬆在北京西總布胡同51號李宗仁的官邸完婚。這樁婚姻曾經引起不小的風波,很多人誤解胡友鬆,以為她愛慕虛榮,看中的是李宗仁的財產。胡友鬆是個要強的女人,一進李公館,她就向工作人員聲明:我不管錢,所有存折、鑰匙都不管,也不繼承財產,我隻照顧李先生的起居。胡友鬆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在李宗仁臨終前的日子裏,正是由於她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看護,使李宗仁感到莫大的慰藉和滿足。對此,李宗仁的長子李幼鄰曾經向有關部門表示,我父親最後的日子是她照顧的。我感謝她,她是李家的人。
“李先生和我結婚非常高興,他把我們兩人的合影照片衝洗了很多張,分別寄給國內外的朋友,在每張照片的後麵,他都激動地寫上:這是我的夫人胡友鬆!”“他的親屬都在國外,我作為他的妻子,有責任照顧好他。我責無旁貸!”關於和李宗仁的結合,胡友鬆終於向我吐出了兩句話,讓我聽得熱淚盈眶。兩句話裏,包含了多少已經逝去的喜悅、傷心、委屈、艱辛和磨難啊!她不願意回頭看,是因為她不願意發出歎息。
然而這種和美僅僅持續了兩年,1968年4月,李宗仁因患肺炎住院,8月又查出得了直腸癌,於1969年1月30日午夜12時溘然長逝。彌留之際,李宗仁老淚縱橫。他說,作為軍人,他一生隻流過兩次淚,一次是母親去世,這一次是對胡友鬆深情牽掛。婚後生活李宗仁先生去世後,胡友鬆女士靠自己的微薄工資養活自己,維持自己清貧的生活。然而,她對李宗仁先生生前的每一件生活用品都是十分愛護。因為,她知道丈夫的每一件用品都是珍貴的文物。就是在她生活最困難的時候,也從沒想到去變賣這些東西。1969年到1982年間,胡友鬆女士先後將丈夫李宗仁的8萬餘元的私人存款和國家兩次發放的13.7萬餘元生活費,全部上交國庫。她還將李宗仁先生生前的160餘幅珍貴曆史照片捐贈給中國曆史檔案館。
1996年,胡友鬆又把收藏多年的李宗仁的60多件遺物捐贈給台兒莊李宗仁紀念館,其中有被文物部門鑒定為價值連城的原越南共產黨主席胡誌明所贈的重達45公斤的李宗仁半身青銅像,瑞士手表廠建廠百周年時贈送給各國首腦的金表和傅作義將軍生前贈送給她的有“軟黃金”之稱的火狐標本等。
與此同時,她表示不要國家任何照顧,完全能夠自食其力,她自己節衣縮食,卻不斷把微薄的退休金捐獻給希望小學;在抗洪救災義賣活動中,她把自己的賣畫所得5200元錢全部捐給了災區人民,她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李先生的愛國精神一直銘刻在我的心底,永不磨滅”。
台兒莊百姓從來沒有忘記過李宗仁,也在四處打聽胡友鬆的下落。1996年8月,她被接到台兒莊參觀考察,受到台兒莊有關領導和群眾的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回到北京,她決定把李宗仁的遺物全部捐獻給台兒莊人民。胡友鬆於1995年在北京廣濟寺皈依佛門,法號妙惠居士。
胡友鬆生前一直居住在山東棗莊市台兒莊區當地政府為其安置的別墅內,2008年臘月29日查出患上直腸癌,正月十六日在棗莊市立醫院進行手術治療,11月4日病情惡化,11月18日住進山東德州慶雲縣海島金山寺,11月25日去逝,終年69歲;胡友鬆一生簡樸,沒有後人。
人物關係:
母親:


同年(公元193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8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