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 (1890~1970) |
李侃 [明] 明朝官員 (1407~1485) 李侃(1407-1485年),字希正,東安人。正統年間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官至右僉都禦史,為人剛直,為官期間能整頓風紀,深的軍民之心,天順六年(1462年)因母親去世而回家,喪滿後不再出仕,1485年病死家中。人物生平正統七年(1442年),李侃考中進士。被授予戶科給事中。明景帝監國時,他上 書建議挑選將才、招募民壯、使用戰車三件事。也先逼近京師,議論者想焚掉城外的馬草。李侃說敵人輕裝剽劫,沒有持久之心,請不要焚掉,以免再次征斂,苦及百姓。都得到批準。當時他父母在容城,李侃日夜悲泣,請假去冒險迎接回來。景泰初年(1450年),計劃登記扈從明英宗出征的死難大臣的後代。李侃因而說避難偷生的人,應該……[詳細] |
唐生明 (1906~1987) 唐生明(1906-1987) 國民政府-中將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常委。湖南省東安縣人,1906年10月10日出生於東安縣蘆洪司白木町。係唐生智之胞弟,排行第四。1914年開始在私塾就讀。1915年入長沙明德學堂。1919年秋入湖南第一師範附屬小學高級部。1922年入長沙興會中學初中就讀。1924年春入湖南陸軍講武學堂。1926年4月入廣州黃埔軍校第四期,同年10月畢業。1932年入中央陸軍大學,1935年秋畢業。1924年進入湘軍第三師葉開鑫部,任上尉參謀。1926年3月,其兄唐生智投靠廣東革命軍,他作為其兄的私人代表駐廣東革命政府。參加北伐戰爭,10月到達武漢。在國民……[詳細] |
席寶田 [清] (1829~1889) 席寶田(1829-1889)清按察使。清東安縣人。字研薌。道光九年(1829)生。早年以縣學生就讀於嶽麓書院。鹹豐二年(1852)在鄉舉辦團練,九年率部參與解除太平軍對寶慶之圍,擢知府。十年,奉湖南巡撫駱秉章命募勇千人,號精毅營,率赴郴州、桂陽等地,阻擊廣東天地會軍。同治二年(1863),率軍援江西。三年,太平天國天京失陷後,他率軍在江西石城楊家牌擊敗太平軍餘部,俘獲幼天王洪天貴福和幹王洪仁�\等,由道員升貴州按察使,以記名布政司遇缺題奏,賞穿黃馬褂,封雲騎尉世職。同治六年(1867),席寶田奉令專辦貴州軍務,統湘軍萬人先至沅州,擊退苗民起義軍,繼整軍入貴州。同年十一月,進軍石阡,在三道水與李元……[詳細] |
賓步程 (1879~1943) 賓步程(1879―1943) 同盟會會員,湖南省政府委員,實業家。湖南省東安縣人,1879年出生於東安縣山口鋪。少時讀私塾。後入兩湖書院肆業。不久,人湖北將弁學堂讀書。1900年,赴德國柏林工科大學留學,學習機械工程,曆時八載。曾赴歐美實習,去過20個國家。在德國留學期間,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學成回國,繼續追隨孫中山奔走革命,初任粵漢鐵路機械工程師,後任金陵兵工廠廠長,致力於-改良,彈藥增產,設計製造了金陵製造局之七五山炮。辛亥革命後致力於實業。1914年,任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後為湖南大學之一部分)校長,曆時10年,培養了大批工程技術人員。他親自改良火車頭,名震國內外。先後主持河……[詳細] |
周紹鈞 周紹鈞(1940―)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總裝備部通用裝備保障部副部長。湖南省東安縣人,1940年11月29日出生於東安縣扶石周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9年8月考入四川成都電訊工程學院(今成都電子科技大學)無線電定位係學習。1964年8月畢業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國防科委第五十五研究所任技術員,從事國防高新技術裝備研究,曾為兩種較先進的雷達裝備的研究設計作出了較大的貢獻。1970年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裝備部助理員。197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75年4月起,先後任總後勤部軍械車船部、軍械部雷達助理員。1983年9月選送到解放軍後勤學院高級班學習。1984年8月,任總後勤……[詳細] |
雷鑄寰 (1884~1941) 雷鑄寰(1884-1941) 湖南大學校長。湖南省東安縣人,1884年生。早年入時務學堂、求實學堂肆業。1906年畢業於湖南高等實業學堂理科。加入同盟會。創辦花山學校,開東安辦新學之先河。辛亥革命後,任職湖南省都督府。後曆任東安縣保安會會長、東安縣行政事務所所長、嘉禾縣縣長。1913年5月,與賓步程等創辦潦溪中學,後改為湖南第十三聯合中學,首任校長6年。1917年張勳複辟,他與劉建藩等倡議征討。1918年被譚延閨委為定字營司令官,宣撫湘南。1920年在湖南省政務廳主管教育,倡議創辦湖南大學。1921年與高等實業學堂校友任凱南等創辦大麓中學,任校長。1922年任省議會副議長,三年後為議長。1……[詳細] |
朱洪英 [清] (?~1874) 朱洪英(?-1874)天地會起義首領。湖南東安淥埠頭(亦說來陽)人又名朱世雄、朱勝紅、朱聲洪。1852年文鹹豐年),冒稱明裔以“恭義堂”名義與胡有祿在廠西南寧(今南寧市)舉行起義後活動幹湘桂邊界發展到三、四萬人。1854年秋,占領灌陽(今桂林市東北灌陽縣)建立“升平天國”,奉“太平天德”年號胡有祿稱“定南王”,他稱“鎮南王”以灌陽為中心曾進攻湖南道州(今道縣)、嘉禾(今湖南省嘉禾縣位桂陽縣西南)、江華(今江華瑤族自治縣,位道縣東南)等地,並占領廣西的恭城(位平樂縣東北)、富川(位恭城縣東)等地。1855年胡有祿在新寧(今湖南省南部新寧縣)被俘犧牲後,他於1857年,攻克廣西柳州(今柳州市),轉……[詳細] |
吳戰保 (1983~2009) |
洪石生 洪石生(1947― ) 中國人民解放軍少將,蘭州軍區後勤部副部長。湖南省東安縣人,1947年10月出生於東安縣城關鎮有江橋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64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6年參加援越抗美戰爭,配屬工程兵部隊,在越南境內運輸人員物資,勝利地完成了任務,多次受到嘉獎。1969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任汽車連排長、副連長、政治指導員、某師後勤部運輸科副科長、科長。1978年9月,到解放軍後勤學院運輸油料係學習,畢業後任某軍後勤部運輸處副處長、處長、技術部副部長。1985年8月任某集團軍後勤部副部長。1990年9月任某集團軍後勤部長。組織修建汽車駕駛員、衛生員和炊事員訓練基地,從根本上……[詳細] |
吳鎧琴 (1896~1945) 吳鎧琴(1896―1945),又名賢鉀,邵陽縣金江鄉枇杷鋪(原屬永州市東安縣)人。出生士紳之家,其父吳江南是東安縣參議員,家有槍械十餘支。少時在枇杷鋪讀私塾。1914年,考入衡陽船山中學就讀。爾後,前往長沙求學至高中卒業。吳鎧琴自幼習武,槍法嫻熟,1927年舉辦團練,維護地方治安。1945年初,日軍侵占五峰鋪,不時至枇杷鋪騷擾擄掠。3月,吳鎧琴邀集年輕力壯村民,在團練的基礎上組成19人的抗日自衛中隊,自任中隊長。該中隊擁有7條步槍、3支手槍以及鳥銃、大刀、梭鏢等武器。6月14日,日軍十餘人竄擾鄰村油桐壩,吳鎧琴派長子吳芝華與一隊員前去偵探,不料被日軍所俘。吳鎧琴聞訊,立即率隊抄小路埋伏於馬鞍嶺……[詳細] |
翟月卿 翟月卿(1942-) 中共中央紀委委員,國家鐵道部紀委書記。湖南省東安縣人,1942年9月生。大專文化程度。1962年參加工作。同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6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鐵道兵某部戰士、繪圖員、團司令部作戰股參謀、副股長、代理營長、團長。1979年後,任鐵道兵某師司令部參謀長、副師長、師長、師黨委副書記。1984年任鐵道部第十二工程局局長、局黨委副書記。1987年後,任鐵道部工程指揮部副指揮、黨委常委、鐵道部工程指揮部指揮、黨委副書記。1989年任中國鐵道建築總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1994年起任國家鐵道部黨組成員、紀委書記。1997年9月在中共十五大上當選為中央紀委……[詳細] |
席楚霖 (1889~1974) 席楚霖(1889-1974)原名宏拔,又名湘屏,東安伍家橋人。1909年畢業於湖南巡警教練所。1923年投身廣東國民政府大本營,任一等秘書,後升任孫中山侍從武官,並加入國民黨。其後,參加北伐戰爭。1929年,任南京政府內政部禮俗司司長。1932年10月,任安徽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兼保安司令。1938年8月,調任長沙市市長。同年10月25日,武漢淪陷,長沙動員市民疏散,湖南省政府和長沙市政府分別遷往沅陵、邵陽。11月10日晚,張治中在長沙南門外召開秘密會議,布置“堅壁清野”,實行焦土抗戰,下令火燒長沙。席不同意這樣做,但11月12日晚上,長沙火光衝天,慘不妒忍睹。為平民憤,國民黨於11月18日判處……[詳細] |
唐之享 唐之享(1945-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湖南省東安縣人,1945年10月生於東安。1970年北京外貿學院畢業後,任零陵地區進出口公司秘書、辦公室副主任,省工藝品進出口公司副科長。1983年任湖南省外經委計劃處副處長,望城縣副縣長、縣委書記。1985年任省外經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87年任省外經委主任、黨組副書記。1990年任省外經委黨組成員、省對外貿易促進委員會副主任,是國家貿促會湖南分會第一副會長。1990年9月任中共委底地委書記。1993年1月當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2003年1月任省十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著有《以德治國論》、《興湘之本:湖南教育改革與發展探索……[詳細] |
李金才 開國大校 (1914~1973) 李金才,1914年5月出生,江西省東安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曾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獨立3師師長、河北軍區唐山軍分區司令員、陝西省軍區榆林軍分區司令員。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軍銜。1973年11月因病逝世,享年59歲。……[詳細] |
李慧中 (1913~1955) 李慧中(1913―1955) 女。藝名金小梅。湖南東安人。出身於梨園世家,為名小生李步雲之女。自幼隨父至桂林習藝。抗日戰爭期間,曾在歐陽予倩編導的新編曆史劇《梁紅玉》、《桃花扇》、《花木蘭》中扮演梁紅玉、鄭妥娘和花木蘭。劇團借南華戲院為基地,訓練、演出,充任後台經理。甚得歐陽予倩器重,為其取名李慧中,喻其外秀而內慧。與謝玉君、尹羲、方昭媛一道被譽為“後四大名旦”。廣西解放後為廣西桂劇團演員。1955年在廣州演出期間病逝。……[詳細] |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