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消息 重振夜間經濟
今日更新消息 重振夜間經濟 时间:2025-07-05 07:30:23
本報記者 莊靈輝 盧誌坤 北京報道
盛夏時節,火熱的不僅是天氣,還有各地重啟夜間經濟的熱情。
全麵提升城市品質背景下,疫情前即已漸成熱潮的夜間經濟如今不僅承載著各地擴大消費、振興旅遊行業的重任,更與特色街區打造、城市更新等城市建設品質息息相關。也或因此,今年以來夜間經濟發展頻獲支持政策,地方領導帶頭逛夜市也漸成各地“標配”。
實際上,隨著疫情平穩,包括重啟夜間經濟發展在內,如何促進文旅行業恢複發展已成各界關注的重要課題。
日前,央行與文旅部聯合發文,要求發揮多方力量,促進文旅行業恢複發展。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聚集區名單也於不久前發布。
多位專家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發展夜間經濟,不僅能帶動地區旅遊發展,拉動外地遊客消費,同時也能為當地市民營造更具特色的消費場景,賦能城市老舊街區,助推城市生活品質提升。而要打造好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聚集區,關鍵是要注重挖掘城市稟賦資源,打造具備城市特色以及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優質場景與項目。
“具有特色的能夠凸顯城市內涵的文化旅遊集聚區才具有強大的可持續能力,而持續性發展,持續性盈利,應當成為相關集聚區追求的重要方向。”四川天府健康產業研究院首席專家孟立聯表示,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聚集區的打造應注重夜間遊客與日間遊客的差異性,兼顧旅遊屬性與夜間遊特點,重視城市特色與持續性發展。
多地夜間經濟提質
夜間經濟並非一個新詞,至少在2019年前後夜間經濟發展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新疆以及山東等地即受到重視,迎來一波較大規模的支持政策。
艾媒谘詢數據則顯示,2016年以來中國夜間經濟規模即出現快速增長。截至2020年底,中國夜間經濟規模突破30萬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5.0%,預計2022年將突破40萬億元。艾媒谘詢分析師認為,為了刺激消費,中國各地政府對夜間經濟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同時,夜間消費場所的增加以及人們夜間消費需求的攀升,中國的夜間經濟發展規模將持續增長。
在快速發展背景下,夜間經濟發展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也發生著極速變化,多地的支持政策與發展措施也隨之更新升級。
如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領導小組辦公室不久前發布的《北京市促進夜間經濟繁榮發展的若幹措施》,已是北京“夜經濟3.0版政策”,即是在總結2019年兩項政策經驗基礎上,將此前政策探索建立的機製固化下來,在城市夜間軌道交通保障、開發夜間旅遊線路、延長博物館營業時間等方麵,形成長效機製。
上海於2019年發布《關於本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後,也圍繞夜生活聚集區打造陸續出台多項政策。今年5月份發布的《上海市加快經濟恢複和重振行動方案》中也明確提出,要鼓勵發展夜間經濟,提振消費信心。
此外,今年以來,浙江、武漢、成都、重慶、天津、西安、漢中等多地均高度重視夜間經濟發展,或出台支持政策舉措,或舉辦特色活動,部分城市還將提升夜間經濟品質等要求寫進當地“十四五”發展規劃。
打造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
在多地的政策舉措中,具備自身城市特色的夜間文旅地標打造均為相關政策目標或重點工作之一。
如北京“夜經濟3.0版政策”即提出,突出“北京範”“時尚潮”“文化芯”“科技核”,打造包容多元、業態融合、動靜相宜、安全便捷的“夜京城”,新培育10條市級“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打造10個左右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夜京城”特色消費地標,30個左右具有夜間消費顯著活力的“夜京城”融合消費打卡地,40個左右具有區域保障力的“夜京城”品質消費生活圈。
同時,北京上述政策還提出支持“夜京城”地標、打卡地、生活圈等創建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聚集區。
浙江省商務廳於今年6月發布的《浙江省促進消費複蘇回暖行動方案》中也提出,鼓勵各地發展夜間經濟,計劃建設4個國家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
對於夜間文旅消費區打造,多位專家認為應注重挖掘城市特色資源,注重項目打造的差異化、個性化,並應注重可持續發展。
“夜間文化旅遊消費集聚區與夜經濟是有聯係但又有區別的概念,凡是夜間的經濟行為可能都屬於夜經濟範疇。”孟立聯表示,夜間文化旅遊集聚區首先是旅遊屬性,不論是本地遊還是外來遊,遊客是夜間文化旅遊集聚區的主要對象。因此,彰顯城市特色,挖掘城市內涵,豐富產品供給,應是夜間文化旅遊集聚區首先要注意的。
“城市特色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拒絕千城一麵,把屬於這座城市的獨有味道和性格展現給消費者。”中國起源地文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競生也表示,打造城市特色的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首先要梳理這座城市的文化脈絡,找到屬於這座城市的根脈和靈魂,把起源於這座城市的文化、美食、記憶或者品牌和特色產品等梳理出來,再進而將這些資源轉化為可消費的文旅項目或產品。
提升城市品質
實際上,發展夜間經濟不僅能夠有效擴大消費,帶動旅遊,還與特色街區打造、城市更新等城市建設品質關係密切。
國家“十四五”規劃對大中城市完善宜居宜業功能提出諸多要求,其中明確提出要增加文化體育資源供給,營造現代時尚的消費場景,提升城市生活品質。
“夜間經濟和城市更新是相互促進的正相關關係。”文旅創新創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德欣表示,夜間經濟發展不僅能吸引外地遊客,客觀上增加外地遊客遊程,拉動旅遊消費,同時也能為本地市民打造更多生活休閑與消費場景,提升城市生活品質,而夜間經濟相關項目打造的質量無疑與所在城市的資源稟賦挖掘程度相關。
在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方麵,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區功能,推進老舊樓宇改造,積極擴建新建停車場、充電樁。
多地的老舊街區正是與夜間文旅消費聚集區打造等相結合,在推進城市更新、盤活存量資源的同時,為本地市民以及外地遊客提供更具特色的城市地標和生活場景。
如《成都市“十四五”城市建設規劃》中發布的相關機會清單,即有兩項城市更新項目與夜間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其中,中和老碼頭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將以“碼頭、老場鎮”曆史文化為基礎,打造極具“川西居民”風格的城市麵貌。打造中和老碼頭文創夜肆則是項目主要建設內容之一。位於成都邛崍市的一個城市更新項目同樣在項目中規劃有夜間經濟區。
包括全麵提升城市品質在內,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即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提升城市品質方麵,國家“十四五”規劃還特意提出要保護和延續城市文脈,杜絕大拆大建,讓城市留下記憶,讓居民記住鄉愁。
同樣,對於主打夜間經濟的城市地標,除需挖掘城市特色之外,還應在需求端滿意度方麵做文章,聚焦人民對物質文化等方麵的需求,也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質的一項動力。
“在注重旅遊屬性的同時,還要注意夜間遊客與日間遊客較大的差異性,如何滿足夜間遊客需要,突出夜間旅遊特點,應是夜間文化旅遊集聚區特別要著力解決的問題。”孟立聯認為,當前兼顧旅遊屬性以及夜間遊特點的夜間文化旅遊集聚區還相當稀少。即使是已公布的一些集聚區名單,受夜間文化旅遊供給側限製,這些集聚區大抵屬於稀缺產品,雖頗受歡迎,但也不能否認這些集聚區的夜間文化旅遊屬性並不十分突出,特點也不是特別鮮明。
上一頁12下一頁查看全部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