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蚱養殖(螞蚱養殖技術)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螞蚱養殖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螞蚱養殖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養殖螞蚱
一、螞蚱的價值
螞蚱為藥食兩用昆蟲,屬昆蟲綱直翅目、蝗科,共有859種螞蚱,能入藥供食用的隻有東亞飛蝗螞蚱和水稻飛蝗螞蚱。這兩種螞蚱營養豐富,肉質鮮嫩,味美如蝦。螞蚱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昆蟲激素等活性物質,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磷、鈣、鐵、鋅、錳等元素。螞蚱還是治病良藥,《本草綱目》記載,螞蚱單用或配合使用能治療多種疾病,如破傷風、小兒驚風、發熱、哮喘、氣管炎和心腦血管疾病。螞蚱雌雄異體,卵生,1年繁殖2代,即夏蝗和秋蝗。
二、養殖棚建造
螞蚱有飛翔習性,必須采用棚養。養殖棚要建在通風向陽處,地麵要高於周圍地麵10厘米以便排水。土壤最好采用不易結塊的沙壤土便於拾取螞蚱卵。在養殖棚內種小麥或玉米等單子葉植物供螞蚱食用。每1萬隻螞蚱需15平方米的麵積。可利用院內外空閑場地,用角鐵或木棍、竹竿、竹片等建造棚的支架,按棚的大小,用紗網做1個棚罩,底邊埋於地下,留下門口。門口安設拉鎖,以防止螞蚱逃逸。棚高1.5米~2米,棚外可罩塑料膜防雨保溫。須在4月底前完成建棚。
三、養殖管理
螞蚱的起點發育溫度為15℃,最高發育溫度40℃,適宜發育溫度為25℃~32℃,空氣相對濕度為85%~92%,土壤含水分15%~18%。低於14℃或高於40℃,螞蚱就停食、死亡。氣溫28℃~30℃時,螞蚱卵孵化。先準備無毒土壤與鋸末按1:2拌勻,含水量為20%~30%。鋪3~5厘米的土在器皿中拍實,將螞蚱卵均布於土上,蓋1厘米厚的混合土。器皿罩薄膜,每半天檢查1次。發現小螞蚱後,用軟毛刷將其撥到棚內的食物上。10~15天孵化完畢。小螞蚱喜食鮮嫩的麥苗、玉米苗、雜草等單子葉植物,食量很小。1~3齡的螞蚱應注意防雨。27~35日齡長為成蟲。這期間每5~7天蛻1次皮,共蛻5次。每隻螞蚱產卵70~100粒。螞蚱有喜群居和遷飛的習性,群居和遷飛是為了取食和生殖布卵。所以螞蚱羽化後至產卵前應給予適當的人工幹擾,令其在棚內遷飛,以便提高產卵的數量和質量。產下的卵在上凍前應加蓋麥糠、雜草等保溫、保濕。成年螞蚱如果不做種用要及時出售。初養戶可從養殖場(戶)購進種用螞蚱或卵。螞蚱屬特種養殖,如沒有定單和可靠銷路,養殖須慎重。
在農村養殖螞蚱可以嗎?養螞蚱需要注意什麽?
蚱蜢,又稱蚱蜢,是一種卵生昆蟲,屬於昆蟲綱和蝗科直翅目。據統計,蝗科蝗蟲有859種,但隻有兩種可入藥,即飛蝗,東亞的蝗蟲和飛蝗,水稻的蝗蟲。蚱蜢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昆蟲激素等活性物質,含有維生素A、B、C、磷、鈣、鐵、鋅、錳等元素。蚱蜢不僅是美味的食物,也是治療疾病的良藥。蚱蜢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如破傷風、小兒驚厥、發燒和哮喘。蚱蜢雌雄異株,自然交配,產卵。在自然條件下,一年繁殖兩代,即夏蝗和秋蝗。
為飛蝗,收集食物時,我們應該非常注意避免使用帶有殺蟲劑的食物。如果你對收集的食物不確定,你可以用水清洗,然後喂它。飛蝗對農藥非常敏感,人們吃了帶農藥的食物後很快就會死亡,這在農業中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夏季氣溫超過35度時,養殖棚應遮陽,紗布或棚上適當灑些水。棚子太幹,蝗蟲就死了。在飛蝗,的養殖過程中,要時刻注意天敵的入侵。另外,要注意蝗災的發生,及時清除死蟲。本身對於食物沒有分辨能力,無論食物是否有毒,它們基本都是照吃不誤,但是對於這些毒素的抵抗力螞蚱卻是很差的,一不小心就是批量的死亡。
光線對蚱蜢的影響很大,所以很多養殖大棚的表麵都是不透明的,既可以控製大棚內的光線,又可以避免陽光直射到蚱蜢身上。光照會影響蚱蜢的繁殖效率。高強度的光照會減緩光的繁殖,也可能影響卵的孵化。另外,容易導致溫度失衡,導致晝夜溫差大,蝗蟲成批死亡。如果噪音頻繁,整個蚱蜢群就會一直處於緊繃狀態,隨時準備逃跑,嚴重影響繁殖效率。如果蚱蜢經常被嚇到,注意檢查是否有聲音問題。蚱蜢本身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大。如果附近有合適的繁殖地,這些逃跑的蚱蜢很容易形成蟲災。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