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讀書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讀書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國學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國學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道德經》第59章 深根固柢,長生久視
【經文】治人事天①,莫若嗇②。夫唯嗇,是謂早服③。
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④;無不克則莫之其極⑤;莫之其極,可以有國⑥。有國之母⑦,可以長久。
是謂深根固柢(d琯篼長生久視⑨之道。
【考注】①治人事天:治理國家。統治者自稱“天子”,“事天”即侍奉上天,意思仍然是統治。②嗇:節省、節儉,愛而不盡用,即自我節製。③早服:早早順應常道。服,順從,如第21章“惟道是從”。④克:能夠、勝任,如克勤克儉。⑤莫之其極:沒有上限,意思是力量無窮。⑥可以有國:按全段句式,疑應為“可以有國之母”。⑦有國之母:保國的根本。有,保有;母,根本,同第52章“複守其母”,這裏指順應“道”和“德”。⑧深根固柢:把根紮深紮牢。柢,樹木的根。⑨視:治理,處理。如視朝(天子朝臨治理政事)。又如《左傳ⷨ儥 줺十五年》:“崔子稱疾不視事。”
【考譯】治理人、事奉天,沒有比“無為”更重要的了。隻有“無為”才是服從常道。服從“道”、順應“道”進行治理,就是重視積累德行和稟賦;注重積累德行與稟賦,則沒有什麽使命不能承擔了;任何使命都可以承擔,就沒有人能知道他的極限在哪裏;力量大到仿佛沒有極限,就可以擁有封國,成為統治者。掌握了治國的這一根本原則,就能保證整個國祚長久。這就是根深蒂固,國運長久的道理。【導讀】本章老子還是強調“無為”乃治國的根本原則。
【辨讀】這又是較難理解的一章。老子開宗明義:
“治人事天,莫若嗇。”
“治人事天”易懂,獨“嗇”字最為難解,也是今古爭議之處。
以王弼為代表,認為“嗇”通“穡”,是言農事,老子主張以農為本,農事乃“深根固柢”,即農業是國之根本。聽上去頗有道理,但以農為本是談經濟,而非談哲學,似乎不是老子本意。
以韓非子、蘇轍為代表,認為“嗇”指節儉、少費。《韓非子ⷨ磨》:“聖人之用神也靜,靜則少費,少費謂之嗇。”蘇轍《老子解》:“夫嗇者,有而不用者也。”《康熙字典》也注為“有餘不盡用。”
韓非子說:“書之所謂‘治人’者,適動靜之節,省思慮之費也。所謂‘事天’者,不極聰明之力,不盡智識之任。苟極盡,則費神多;費神多,則盲聾悖狂之禍至,是以嗇之。嗇之者,愛其精神,嗇其智識也。”他認為“嗇”是指節省精神、節省智思,不勞神。
蘇轍說:“凡物方則割,廉則劌,直則肆,光則耀。唯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此謂嗇也。”他認為,“嗇”是指聖人本領省著用、功力不盡顯。他還說:“彼世之小人,有尺寸之柄而輕用之”,隻有小人才輕易顯盡本事,窮盡所有手段。
通觀全篇,我認為韓非子、蘇轍更接近老子本意,即“收藏其神形而不用,以歸無為”之意。綜合二子並聯係其他各章,我認為老子的“嗇”主要有三層意思:一是生活節製,即節財節物,不奢靡,如第12章“聖人為腹不為目”;二是慎用威權,省民力,不擾民,如第48章“取天下常以無事”;三是節省精神和智思,少用智,輕勞神,如第19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此三者,概言之就是用慈、用儉、懷柔,本質還是“無為”,前兩者是行為上、實踐上的“無為”,第三者是主觀意識上的“無為”,是更深層次的“無為”。
如此,這句話應翻譯為:治理人、事奉天,沒有比“無為”更重要的了。
“夫唯嗇,是謂早服。”
隻有“無為”才是早早服從常道。“早服”就是早早服從,“服”是心服,服從什麽?當然是“道”了。如王弼說:“早服,常也。”老子為什麽又加一“早”字呢?韓非子解道:“聖人雖未見禍患之形,虛無服從於道理,以稱蚤服。”可見,“早”有先見之明的意思。
“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之其極,莫之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結合前邊譯文,老子的這番推理可以簡化為:嗇(懷柔無為)——服從道——重積德——無不克——力量無限——擁有封國,成為統治者——抱守“無為”之道——國運長久。
這個傳導路徑的重點是“服從道——重積德”和“抱守“無為”之道——國運長久”,而理解難點在“服從道——重積德”,請結合前文“嗇”的三層含義來理解。
“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這個就是根深蒂固,國運長久的道理。久視,長久視事,即長久執國理政。
【今鑒】老百姓的“為什麽”
為什麽摔倒的老人沒人敢扶了?
為什麽食品不能吃了、水不能喝了?
為什麽醫院、醫生、護士越來越多,百姓反而看不起病了?
為什麽學校越來越多、老師水平越來越高,學生反而需要補課了?
為什麽大學越來越多、越來越好考,反而競爭越來越激烈、學生越來越苦了?
為什麽房價漲都是丈母娘惹的禍?為什麽年輕人都不想生了?
為什麽社會財富越來越多,貧富差距卻難見縮小?
為什麽我們培養了世界上最多的大學生,我們的創新能力卻排名靠後?
為什麽?
為什麽?!
……
眾多稀奇古怪的現象令人困惑,答案隻有一個——失道。
我們怎麽辦?“服道”,即踐行新的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本文由鼠憑社貴網发布,不代表鼠憑社貴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eniadaptor.com/G77rvy/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