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更新消息 四大行率先試點特定養老儲蓄 利率略高於5年定存
從養老理財發行機構擴容,到個人養老金製度推出,再到養老儲蓄試點,今年以來,我國養老金融體係正在加速完善。
近日,銀保監會和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關於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啟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通知》明確,自2022年11月20日起,由工、農、中、建四家大型銀行在合肥、廣州、成都、西安和青島五個城市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單家銀行試點規模不超過100億元,試點期限為1年。
相較於養老理財、養老保險等產品,養老儲蓄更加強調低風險的特點,互相補充,更能滿足老齡群體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期限、利率、品種三方麵不同於一般儲蓄
根據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CAFF50)發布的《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2021)》顯示,超過半數的調查對象選擇銀行存款作為財富積累的手段。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杜陽認為,此次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工作的開展將有助於織牢兜底性養老服務網,促進和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金融供給。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與一般的儲蓄存款相比,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具有期限長、品種多、利率高等三個特點。
《通知》指出,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包括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種類型,產品期限分為5年、10年、15年和20年四檔,產品利率略高於大型銀行5年期定期存款的掛牌利率。儲戶在單家試點銀行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存款本金上限為50萬元。
《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四大國有銀行公示的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為2.75%;5年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款利率為1.55%。
中金公司分析認為,與其他養老金融產品對比,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利率相對偏低。目前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中,收益確定型和收益保底型產品保底利率主要為3.5%和2.5%,首批試點的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穩健型賬戶保底利率為2%~3%,養老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5%~8%。
針對特定養老儲蓄產品,比較適合擁有長期閑置資金的穩健型或保守型投資者參與。西部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銀行係產品中,養老儲蓄產品聚焦低風險偏好客群需求,與銀行個人客戶匹配度高,預計客戶轉換成本最低;養老理財產品對風險偏好更高的客群實現有效覆蓋。拉長期限來看,隨著投資者教育的持續深入,產品的長期收益率表現及收益的穩定性為吸引客戶的核心優勢。
滿足多樣化養老需求
業內人士認為,特定養老儲蓄產品的出現,可以起到拓寬投資者投資渠道的作用,並進一步豐富第三支柱養老金融產品的供給。
“當前我國三支柱養老金融體係發展不平衡問題較為突出。”杜陽指出,第一支柱方麵,根據《202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披露的數據,截至2021年末,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突破10億人,占15歲以上總人口數的比重接近90%;第二支柱方麵,截至2021年末,全國有11.75萬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875萬人,年末企業年金投資運營規模2.61萬億元;第三支柱方麵,主要有養老儲蓄、商業養老保險以及養老理財等金融產品,但上述產品均處於發展階段,規模較小,難以滿足老齡群體的多元化金融需求。
從目前已正式發行的養老金融產品來看,養老理財銷售火爆。7月30日,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2022青島ⷤ𘭥財富論壇”上透露道,去年以來,銀保監會正式啟動養老理財產品試點,目前已有23.1萬名投資者累計認購養老理財超過600億元。
另外,《通知》要求試點銀行做好產品設計、內部控製、風險管理和消費者保護等工作,保障特定養老儲蓄業務穩健運行。其中,要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儲蓄業務優勢,推出符合長期養老需求、充分體現養老功能的特定養老儲蓄產品,推動特定養老儲蓄業務規範健康發展,滿足人民群眾差異化養老金融需求。
對此,杜陽表示,試點銀行應抓住機遇,充分發揮試點銀行在客戶、渠道、資金、技術等方麵的優勢,在對老齡群體進行精準畫像的基礎上,突出特定養老儲蓄產品的養老屬性。“同時,做好養老儲蓄業務風險管理,建立注重長期收益與風險考量的產品體係,根據不同的風險偏好、財富積累、收入現金流等特征,形成差異化、係統化產品組合,進一步強化養老儲蓄產品穩健性、長期性以及普惠性特點。”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